胜利,是军人最高的荣耀;冲锋,是青春最美的姿态。沙场追梦,强军有我,他们以血性淬炼胜利的刀锋,用忠诚写下火热的誓言。本期“新时代新征程·奋斗强军”栏目推出3篇报告文学作品,聚焦来自基层一线的3位党的二十大代表,感受他们向战而行、敢打必胜的风采。
换羽高飞
■刘汉宝 朱广赢
雪过天晴,北部战区空军某机场,雾气弥漫,寒气逼人。机棚里,战机整齐列队,等待出征。
突然,远处传来轰鸣声,一道优雅的“白绸”飘过,响声逐渐刺耳,大地似也随之振动。
战机降落,滑回机棚。飞行员走下登机梯,摘下头盔,露出一头秀发。她擦了擦额角的汗水,微笑着向战友挥手致意。
高溥宇完成了改装训练!自此,空军有了“飞豹”前舱女飞行员。
面对迎上来热情祝贺的战友,高溥宇显得很平静。入航校以来,她先后完成5种机型的改装训练。可以说,她一直走在改装训练的路上。
一
在高溥宇完成“飞豹”战机改装训练前,女飞行员有多条路可走,比如飞后舱,压力小一些。改前舱意味着难度、风险、挑战成倍增加。高溥宇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。
“飞豹”实施机动动作时,高载荷让飞行员必须承受重压,还要合理分配精力。女性在体质和体力上的先天弱势,让她必须付出更多。
在高溥宇看来,技术和身体考验还是其次,要掌握全新的信息化知识,完成知识升级和思维更新,才是改装训练的难点与关键。为了尽快完成改装训练,她脚步快了,生物钟也变了。
午后蝉鸣入耳,夜静蛙声阵阵。哪怕压缩睡眠时间,高溥宇也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啃透书本,与教员交流技术细节。饭桌上,高溥宇与战友聊天时,话题总离不开飞行。思维有所触动时,她会突然放下碗筷,快步离去。
在高溥宇的宿舍里,一张张理论要点图表、一摞摞专业知识书籍,在桌上堆积如山。她默画的座舱图有近百份,学习笔记积累了近10万字。
梦想不辜负坚持者。在改装任务中,高溥宇交出了“23个改装训练课目全优”“所有课目均按大纲上限完成”的完美成绩单。在同批改装的女飞行员中,她第一个放单飞,第一个任长机、教员,第一个任中队长、副大队长,第一个参加重大演训任务。
二
鹰击长空,必经崖边练翅之苦,更要忍受蜕喙换羽之痛。向着梦想的坚持,让人在这苦与痛中品出甜味。
初春的夜幕下,寒风凛冽如刀。两排助航灯,被夜色衬托得愈发闪亮。战鹰满挂弹药,轰鸣着撕破寒夜的寂静,渲染着临战前的紧张气氛。
新大纲施行后的首次实弹打靶,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起飞线前。高溥宇一脸镇静,有条不紊地做着起飞前的准备。
多少个同样的夜晚,宿舍内孤灯陪伴,她对着教材,仔细研究弹药的性能。怎样打准?在那段时间成了她反复思考的问题。此刻,想到历尽艰辛终于等来验收一刻,她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凌晨2时,高溥宇驾机腾空而起,按照预定方案飞赴靶区。
到达靶标空域时,空中布满厚厚的云层。战机飞进云中,导弹无法识别目标。
高溥宇果断降低高度,可靶标依然没有出现。指挥员和后舱飞行员都认为不具备攻击条件,高溥宇却做出了自己的判断。
她冷静指挥后舱准备攻击,随即拉起战机跃升至攻击高度,对准靶区下滑过去。就在即将突破最低飞行高度时,飞机穿出云层,后舱飞行员立刻识别并瞄准靶标,按下扳机,一击命中!
这样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的好强之举。此前,高溥宇代表单位出征“金飞镖”比武,在一场夜间课目中,靶区附近出现火情,波及机组打击的靶标区域,影响了发挥,最终铩羽而归。
那次失利,让高溥宇很受触动。她深刻认识到,很多时候,仅仅练好大纲的要求还不够,必须尽可能把战场特情预案想周全,将战机性能摸透彻,将武器操作搞精熟,才有可能战胜突发的风险和挑战。也正是从那时起,她下定决心,一定要再战“金飞镖”。
三
时间考验毅力,打磨能力,砥砺心志。3年后,机会再次来到高溥宇面前。这一次,考核靶区设置在陌生海域,情况复杂,气象多变,难度系数比以往更高。
清晨伴着海鸥起飞,傍晚随着夕阳返航。考核前两个月,高溥宇几乎每天翱翔在万顷碧波上。
她一直认为,战机跟人一样,是有脾气的。每架战机存在固有偏差、弹着点散布规律,人机需要深度磨合。
备战期间,她主动要求参加技术人员和机务人员的研究会。那段时间,她像是着了魔,有时连吃饭都捧着资料看。
翻开高溥宇的工作手册,里面密密麻麻全是飞行记录。每一架次飞行归来,她都会第一时间把飞行数据整理存档,制成一张设有瞄准点、风向、风速等几十个要素的表格,随即拉上技术人员开始分析研究。休息时,她一有时间就拿出表格反复对比、复盘研究,揣摩武器装备性能规律。
最终,在部队内部选拔中,她以连续三个第一的成绩高分突围,走进“金飞镖”的赛场。
2021年5月,“金飞镖”比武正式开始。突防区域低云密布,高溥宇机组一直在浓云中穿梭。来到靶区上空,她创造有利条件,迅速判明目标属性,稳定截获,瞄准,击发,导弹精准命中目标。这次比武,高溥宇机组取得单架次激光弹径差最小、火箭弹命中最多的优异成绩。
任务结束,有战友问高溥宇:海上突防超低空飞行那么危险,你不害怕吗?高溥宇微微一笑,回答得言简意赅:“平时多冒一点风险,打仗就能多一分胜算。”
其实,还有一点她没说,因为热爱可以战胜胆怯。在梦想的天空上,哪怕偶有风暴威胁,依然吸引着她无畏飞翔。
头顶,圆月皎洁,星光灿烂;脚下,灯火闪烁,城市还未睡着,夜色里的世界呈现着另一种诗意与美感。完成跨昼夜飞行返航的高溥宇,仿佛置身梦中的童话世界。每当这时,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便在她心中油然而生:驾机勇敢飞翔,守护岁月静好,梦想照进现实,二者相映生辉。
下一个战场
■孙利波
连长袁锋走过训练场时,正值新兵下连。老兵望着他的身影说了一句:“他就是袁锋”,顿时引来新兵们一片钦慕的目光。在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的训练档案里,袁锋在士兵阶段创造的400米障碍、武装越野等项目纪录,至今未被打破。
军营崇尚强者,在年轻战友的心中,袁锋已是传奇。
一
那年,原兰州军区组织军事训练创破纪录比武竞赛的消息传来,渴望挑战的袁锋,果断报名参加400米障碍项目。
集训队负责人告诉队员们:“2005年大比武时,400米障碍的最好成绩是1分38秒。”当时,袁锋的成绩是1分45秒,1分38秒对他来说似乎遥不可及。
袁锋没有望而却步。他一边在过云梯、跃高墙时精抠动作,一边保持训练强度,每天至少跑10次400米障碍。那段时间,袁锋体重骤降,最好成绩也提高到1分30秒。
比武竞赛地点在遥远的新疆,近2小时的时差对袁锋的身体状态有所影响。他最终跑了1分35秒,这个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成绩,却让他屈居第二。
没有带回金牌,袁锋有些失落。部队到贺兰山下驻训,战友们惊讶地发现,刚比武回来的袁锋又开始训练了。晨曦微露时,他换上沙背心开始训练,之后再和连队一起出早操。每当夕阳西下,辽阔苍茫的戈壁滩上,总有一个老兵拖着长长的影子,坚定地奔跑着,像是与晚风荡起的沙尘进行着倔强的斗争。
二
敢不敢和特种兵同场比拼?2013年,团领导拿着全军特种兵比武选拔的通知征求袁锋意见,他没有丝毫犹豫。
到特战旅报到后,袁锋才发现,和他一起参加选拔的是来自全集团军的150多名训练尖子。当时,袁锋处在参加比武机会最渺茫的预备队。伞降渗透、综合战斗技能、城市反恐、目标侦察等陌生的特战训练课目,都是他以往从未接触过的。
打特种射击时,头一回见到某型号手枪的袁锋创造了三个“第一”:第一个打完跑过去看靶,看完靶子第一个跑回来(打“光头”不用糊靶纸),射击成绩倒数第一。
攀登训练,10米高的墙,特战旅的战士十几秒就“嗖嗖”上去了,袁锋用了1分24秒才上去。有一次攀登时,他双手没抓牢,后背着地重重摔了下来。爬起来一看,手套被磨穿,手掌心的皮都被磨掉了。
面对训练中的这些窘境,袁锋没有气馁。他认为自己与特种兵的差距不在体能,主要在技能。他在“猎人基地”虚心当起了学生,磨掉几层皮,终于长出了真本事。
在烈火试金般的魔鬼训练中,不断有队员被淘汰,袁锋从预备队到替补队再到主力队,最终进入了参加比武的8人名单。8人中,3名干部5名士官,袁锋是士官中年龄最大的。
“大考”来临,全军特种兵比武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,20公里的范围内,各个参赛队要完成特种射击、攀登滑降、越障越野、目标定位等多个课目。袁锋不负众望,获得了一金两铜的好成绩。
载誉归来,团长拍着袁锋的肩膀说:“好样的,你开了咱们团‘步兵特战化’训练的先河。”
这一年,袁锋获得“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”一等奖,荣立二等功。第二年,他顺利提干,圆了自己的军官梦。
三
2018年,排长袁锋被破格提升为某步兵连连长。这是一支新组建的男女混编连队,官兵来自5个不同单位。“一群人,一条心,一件事”,袁锋提出的连训,使这个初创连队很快实现合拍、合力、合心。“一件事”就是军事训练这个中心工作。当年军事训练考核,这个组建仅1年多的连队获得集团军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该旅的“攻坚英雄连”,是一支英模连队,在改革中由步兵连转型为侦察连。2020年,袁锋离开各项建设已走入正轨的步兵连,改任侦察连连长。
袁锋一上任,就让连队见识了他的“严”。那天,上级组织战备拉动演练,侦察连到达地域后,马上进行疏散、隐蔽伪装。很快,袁锋把所有班排长集合起来,操作无人机升空。从空中俯瞰,各排都是集中部署,班与班之间距离很近,有的干脆就以车辆为依托进行伪装。袁锋质问:“如此自欺欺人的伪装,岂不是成了对手的活靶子?”
情报侦察刚完成,袁锋又立即组织复盘:渗透行动不穿伪装衣,人员不涂迷彩油,各班侦察的情况充斥着许多无效信息……20多条问题教训,让全连官兵陷入沉思。
作为部队的千里眼、顺风耳,侦察尖兵的“尖”要从严格训练中磨砺而来。侦察兵讲堂开讲时,袁锋说出了他对“训练”一词的理解:“训”就是把1个人训成100个人,1个人有什么真本事和技能,就要力争让更多的人掌握;“练”就是把100个人练成1个人,能够做到劲往一处使,发挥整体合力。以这种训练理念成立的攻关小组、专业集训队,力争把全连官兵人人都练成一专多能的侦察尖兵。
不久后,在上级组织的一次实兵演练中,袁锋带领侦察分队先头出发,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跨越500多公里行程,进行沿途路线侦察。抵达预定地域后,他们又综合运用无人机、战场电视、地面传感器、实兵前出等方式组织战场侦察,为部队远程投送、沙场决胜提供了高效有力的情报信息保障。
原野莽莽,关山列阵。演练结束,征尘未洗,袁锋又开始组织复盘总结。每一次演训都是一次淬火,这位一心追求打赢的羌族汉子不会停下冲锋的脚步,他又将火热的目光投向了下一个战场。
一往无前
■吴伟光 赵梓淇
群山环绕,丛林茂密。一场武警部队特战分队的比武正在激烈进行中。
密林沟壑间,一队特战队员隐蔽穿行,如同潜伏捕猎的猛虎。冲在最前面的特战队员,迷彩服缀满盐霜,作战靴上裹满泥浆,头盔下的那双眼睛坚定机警,他正是带队参加比武的武警河北总队某部大队长李闯。
一
那年,李闯所在分队刚刚完成调整,新补入队员能力偏弱,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能参加比武的队伍,是一项艰巨的挑战。
不行就练!在李闯的带动下,训练呈现新的“加速度”。在39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中,李闯每天带队进行两个负重15公斤武装越野。跑到终点时,有时作战靴里都能倒出汗水来。
“我们参加比武竞赛,不能够仅局限于课目完成。在同等条件下,你只有比对手更快,才能多一分胜算。”李闯深信,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。
武警部队特战分队比武如期展开。按图行进课目中,李闯和队员们背负30公斤重的装具急行军7公里,而后连续翻越两座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……
“是雄鹰,就要在暴风雨中翱翔;是尖兵,就敢于在比武场上砺剑……”一路上,李闯都在给大家加油打气。随着终点临近,李闯的体力也在下降,年龄上本就不占优势的他逐渐感到了吃力。汗珠沿着头盔往下流,李闯看不清脚下的路,摔进一个被树枝遮盖着的坑里,疼得他无法站起身来。想到自己身后的队员,他艰难地爬起来,继续向着终点前进。最终,他带领5名队员捧回4枚“勇士勋章”,刷新了单位在该项比武中的最好成绩。
二
守住荣誉,要靠硬邦邦的实力。
2017年5月的中东某地,沙漠地区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,李闯和队友们参加第九届“勇士竞赛”国际特种兵比武,与来自17个国家的32支特战队伍展开比拼。
“不到最后一刻公布结果,咱们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……”李闯这么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尽管经过6个课目的激烈角逐,李闯和队员们以大比分优势稳居第一名,但因为最后一个课目成绩享有三倍积分,随时可能面对竞争对手的反超。
“国王挑战”赛,是第九届“勇士竞赛”国际特种兵比武的最后一个项目,也是这场国际特种兵顶级赛事中最难的一项。
“拿下‘国王挑战’赛,就是拿下了‘王冠上的明珠’。”比赛开始前,李闯的战前动员简明有力。
负重30公斤攀爬70度以上的崖壁,在地势起伏的碎石路段上奔袭7公里,体能达到极限时潜水穿过涵洞,用各式陌生枪支进行精准速射,扛着75公斤重的“伤员”冲刺500米……在李闯的带领下,队员们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到“国王挑战”赛的最后一个课目。
这个课目,要求参赛队员在固定射击位置对两个风车靶进行射击。每个风车靶上5个目标,每射击一个目标,风车靶的方向会随之旋转。
因为在之前使用陌生手枪射击时耽误了时间,后面的队伍眼看就要追上来了。千钧一发之际,获得上届“柯尔特超级射手”个人精英赛亚军的队员何格说:“我建议咱们集体射击,只要大家控制好出枪速度,子弹上靶肯定没问题。”
李闯清楚,越是在这种时候,对队员的心理素质考验越大。关键时刻,必须要保证全体队员上靶。
想到这些,李闯沉着冷静地告诉大家:“稳住!宁可多打一分钟,绝不仓促射击,防止冒险脱靶。”
和往常一样,队长就是他们的主心骨。队员们深吸一口气,调整好状态逐个射击,20发全部命中!
坚持,就是胜利;拼搏,赢得荣誉。当裁判宣布总冠军是China时,李闯和队员们喜极而泣,他们列队向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……
三
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某新组建大队的首任大队长,李闯在身份转变的同时,也感受到心头沉甸甸的压力。
特战队员到底以什么标准去练?怎样让训练再艰难一些?
“战场环境不是我们能选择的,要想让特战队员时刻保持战斗力,只能是贴近实战搞训练。各种极端天候、复杂地形、陌生环境都是练兵的最好机会。”这是李闯希望带领队员们“闯”的路。
李闯打响转型“第一枪”。他带领官兵挖土垒石,修建出多维度射击场地,并设置红蓝对抗、实景模拟等多种施训场地;为学习更先进的训练理念,他带队赴“雪豹”“猎鹰”突击队拜师学艺;专业理论教材短缺,他们就攻关总结组训方法。一批批特战人才在他的带领下,一天天成长起来。
在一次“魔鬼周”极限训练考核中,团体比武的最后一项是负重30公斤武装奔袭25公里。前15公里,兄弟单位的特战排一路领先,李闯带领队员们紧随其后,死死咬住。
李闯给大家加油打气:“没有将自己逼到极限的勇气,就触碰不到战斗力提升的上限。”最终,他们反超对手,在14支参赛特战分队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。
终点线上,队员们卸下30公斤重的背包,有的队员后腰被背包磨破,有的队员脚底被鞋子磨破,有些队员的伤口甚至跟背心、袜子粘在了一起……
卫生员看到后心疼地问:“伤成这样为什么还坚持?”
一名队员笑着说:“大队长说了,干就干一流,来就当第一!”
李闯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当兵19年,他总是尽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、二等功3次、三等功4次,被评为第20届“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”,被中央军委表彰为“全军备战标兵个人”……
载誉归来,李闯对队员们说:“光环之下,更需要勇于认清自己、敢于否定自己——使命催征,唯有一往无前!”(解放军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