匆匆吃过晚饭走出食堂,杨馥睿加入了十几名女兵组成的纵队。纵队穿过浓荫掩映的主干道,拐过夕阳斜照的运动场,向前行进。在阳光不燥、晚风轻柔的夏日傍晚,整齐行进的女兵分队是营院内亮丽的风景线,常引得人们驻足观看。
杨馥睿是西部战区陆军某旅话务连的一级上士,这条熟悉的路线她已走了12年。路线的终点,是极具科技气息的通信大楼。在这里,十几名女兵将分赴不同的通信值勤要素,其中杨馥睿等5名女兵的岗位,是各要素中业务量最大的综合台。2011年,杨馥睿入伍的第二年,她所在通信团整合保障要素,建起集电话查询、电话转接、故障申告、业务咨询和地方公共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综合信息服务平台,它有个特别的代号——“1081”。
一
1分钟输入180个汉字、敲出400个数字、答出70个电话号码,3秒听音识人,半小时背记100组陌生电话号码……6年前,当杨馥睿向新兵李怡展示自己的“绝技”时,李怡觉得这些技能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当年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对如今已是中士的四川姑娘李怡来说,只不过是“出师”的达标线。每名话务女兵,至少要经过长达半年的训练,熟练掌握“脑、耳、口、手”四功并考核合格后,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工号,走上值勤岗位。
李怡回忆,练脑功,必须把数千个电话号码牢记于心,随时能够检索出来,她用了1个多月才过关;练耳功,只要用户拿起电话说声“喂”,就得立刻听出对方是谁,更苛刻的是还要掌握多种方言,甚至要根据语气、语调辨别对方的身份和心情;练手功,在小臂上吊水壶、绑沙袋,练习手腕的耐受力,胳膊常常肿得抬手就疼。
比起手臂的肿痛,口功训练更让李怡焦虑。为了纠正李怡浓重的四川口音,杨馥睿让她每天对照《新闻联播》练习普通话,反复读报纸,直到普通话达标为止。
李怡有个山东籍同年兵,在口功练习上也有相似的经历。班长好不容易纠正好她的普通话,某天遇到一个山东籍用户,她没说几句就被对方淳厚的乡音带“跑偏”了,在报号码时把“3”读成了“腮”,把“2”读成了“勒”,让一旁领班的杨馥睿哭笑不得。
为了记住庞杂的数字组合,女兵们发明了联想法、谐音法等多种记忆方法,把枯燥的数字编成顺口溜、谐音句,改成歌词、小故事,让背记号码变得既有趣又高效。
话务连指导员张琪说,军龄稍长的“1081”女兵几乎都有个破旧的键盘,那个键盘上,许多按键的标识被磨掉了,标定键位的F键、J键上的小凸体往往也被磨平了。
就是这样严苛的训练,让一批批话务女兵练就“一口清”“一说准”“键指如飞”等专业技能,拿到自己的专属工号,走上“1081”的值勤岗位。在无数个漫长且平淡的日子里,她们默默坚守在三尺机台,为军地用户提供着优质的通信保障服务,寒暑不辞,晨昏不辍。
二
性格爽朗的李怡怎么也想不到,她会成为“1081”台站史上第一个被撤掉工号的人。
话务值勤要求快速、精准,力求万无一失。但无论基于现实还是客观规律,“万无一失”似乎都是个很难达到的目标。每位话务女兵的职业生涯中,99.99%的成功率只是个平淡无奇的数字,那万中之一的极偶然失误,却似警钟般一直在心头挥之不去。
李怡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失误,导致自己失去了辛苦训练获得的35号工号。
那晚,一位机关领导来电接转某营副教导员,已连续值勤5个小时的李怡,用一贯甜美的声音应答着,手却不由自主拨通了这个营副营长的电话,电话接通时,她才突然意识到失误。看着屏幕上显示正在通话的标志,李怡大脑一片空白,扭头对一旁的领班员李珊说:“班长,我接错电话了。”说完,眼泪就流了出来。
李珊一边安慰李怡,一边主动打电话向主叫和被叫方解释道歉。但错误已成事实,连队研究决定,撤销李怡的工号。撤销工号,意味着专业履历重新归零,李怡非常难过。后来在战友的关怀下,她振作起来,决定重新考取工号。
就像吊销驾照的老司机重新考驾照一样,重考工号并非易事,不仅要重新进行艰苦的“四功”训练,还要突破与新兵一起参训参考的心理关。李怡没有退缩,认真地背记理论、练基本功、练上机操作。“1081”的工号,都是根据考核排名按顺序分配的。让李怡惊喜且意外的是,按考核结果排序,她正好轮到35号。李怡说,这是一种缘分。
在话务员的值勤电脑上,每当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之间接通电话,两个图标间会被一条绿色的波状线连接起来。屏幕上最多能显示9条波状线,也就是说一位话务员最多可同时服务9对用户通话。李怡说,自己最大的满足就是看着9条线铺满在屏幕上。
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,为你架起沟通的桥梁,这或许就是每名话务女兵的幸福之源。
三
深夜的一次边关来电,让下士周钰莹难以忘怀。
那天凌晨,周钰莹受理了这个来电。来电人是西部战区陆军一位上校,他想与自己的爱人通话。周钰莹很快拨了上校爱人的电话,却无人接听,只得遗憾地回复上校。“好的,没事,谢谢你。我就想给爱人报个平安。”从言语中,周钰莹能感觉出上校的失落。那一瞬,周钰莹觉得有股热流从心中涌出。她仿佛看见一双在西陲边关风雪中望眼欲穿的眼睛,仿佛看见一位在电话旁守候到凌晨疲惫睡去的军嫂。她心想,无论如何都要帮这对夫妻接通电话。她对上校说:“您别着急,我再帮您拨,拨通了给您回过来。”
大约10分钟后,终于联系上了上校的爱人,周钰莹很兴奋,立即拨通上校刚刚使用的军线座机。荒芜的高原边关没有信号,这是唯一的通联方式。接电话的人说上校已经离开,周钰莹几乎是催促对方:“麻烦您帮忙找一下人,请他给‘1081’回个电话。”
大概4分钟后,高原边关的来电又至,周钰莹听见上校剧烈的喘气声,话语中满是期待:“是不是我爱人回电话了?”
“是的,请稍等,马上接通您的妻子。”周钰莹立即呼叫上校的爱人,却又是无人接听。上校说:“肯定睡着了。没事儿,谢谢你,姑娘。”
周钰莹有着山东人的那种倔劲儿,她生怕上校放弃,赶紧说:“您再稍等一会儿,我一定帮您拨通。”她再次拨打上校爱人的电话,很幸运,这次拨通了。
绿色波状线连着两个图标,就像连接着小家与边关,让两颗心跨越万里关山相逢。周钰莹盯着屏幕,眼眶湿润了。
对“1081”台站的女兵们来说,每个工位是值勤席位,更是战斗岗位。每逢部队有重要行动、重大演习,“1081”的业务量都会陡然增多,机房弥漫着紧张的氛围。
有一年,西部战区陆军参加重大演习,“1081”选派业务骨干赴一线保障。演习地域环境艰苦,女兵们吃住在战位,每天高频率轮值、满负荷运转,业务量比平时多了近一倍。演习中很多都是陌生用户,女兵们在短短两天时间强化背记了2000多个临时电话号码,凭着过硬技能熟记用户的声音特点。很多通话需求都比较急,女兵们用专业的亲和力与不同用户耐心沟通。演习取得圆满成功,一线话务保障分队的过硬素质也受到导演部点名表扬。
向战而行,为战保障。有一年,“1081”台站跟随部队参加高原驻训,她们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线路架设、号码分配、通信组网,把值勤机台建到了雪线之上。在风雪高原驻训3个月,女兵们既要担负驻训地域通信保障任务,还要跟着男兵分队一起练战术,练动中保障能力。女兵们说:“耳机和键盘就是我们手中的钢枪。”
一次,一个重要来电需要某位大校接听,他却正在高原无人区赶路,唯一能找到他的方式是沿途各个点位的军线座机。连长姜慧根据大校的通话记录,预判他的行动轨迹,根据车辆运行速度绘制简易路线图,给他可能停留的点位打电话预告。不到半小时,大校就打回电话,连连称赞。
四
听风观雨,云卷云舒,日升日落,在漫长枯燥的通信值勤中,女兵们也在寻找着生活的诗意。虽然身处安装着中央空调的大楼内,但她们对四时的更替、天候的变化却极为敏感:清晨的阳光是条形的,橙色的夕阳最为迷人,雨后的柳梢青翠妖娆,每年的初雪最令人喜悦……对于窗外美丽的风景,她们只能在路过机房的落地窗时匆匆欣赏一下。
一年365天,一天24小时,每天人多时三班倒、人少时两班倒,节假日也很少休息。话务员成娜家就在驻地,通过机房的窗户,能远远看见她家所在的小区。一年春节成娜值班,低头处理完业务,抬头就依稀看见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,像这样的隔空“团圆”,成娜经历了好几次。
杨馥睿说,刚入伍那两年,感觉时光平淡而漫长,之后就慢慢适应了,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。她眼中的话务兵生活每天都是新的,找到一个不容易找的人,听到用户的一句表扬,帮助一个新入伍的战士练强技能成功考取工号,甚至战友间一句暖心的话语,都让她觉得满足和幸福。
“1081”的业务最多时,不仅有查号、接电话、故障申告等基本功能,还可实现查天气、查航班、查地理信息等20多项功能。女兵们帮深夜生病的军属协调过医院急诊,帮家中失火的老人处理过险情……
与“1081”一起成长的杨馥睿、李珊等老兵,如今都已是幸福的母亲,也是整个台站最老的兵,这些年装备越来越先进、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,但她们心中的连队传统依然没有丢。每次新兵下连,杨馥睿都给新兵们面对面讲传统、手把手教业务,鼓励她们担负起话务女兵的职责使命。
周钰莹就曾是个让杨馥睿颇为头疼的新兵。业务训练期间,别的新兵都能很快背记的业务,周钰莹却总是背一个忘一个。杨馥睿每晚都组织业务考核,同年兵都顺利通过考核回去休息了,周钰莹总是留下来接着练、接着考,很晚才能过关。周钰莹常自嘲:“知道凌晨的营区啥样吗?我最清楚。”
谈起这些往事,如今已是业务骨干的周钰莹看似云淡风轻,眼神中却透着坚定,她说:“从班长们的身上,我懂得了把平凡的事重复千万次就是非凡,尽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弥足珍贵的品质。”
每年老兵退伍,“1081”的女兵们在值勤时总会说:“您好, 号最后一次为您服务。”她们也会主动给机关和部队熟悉的用户打电话送上祝福。每每这时,都会有许多战友给“1081”发去感谢短信,也有人为她们写下深情的诗句,致敬那春夏秋冬的坚守、苦乐相伴的青春……(孙利波)